不想唸書,真的只是自己被時代寵壞,而變成好逸惡勞的草莓嗎?
也許,我們還有另外一種觀點。
『從另外一種觀點看待事物,並不是為了幫自己的不努力找藉口,
而是為了幫自己的努力找到一條出路。』
前提:
對於現在大學生可能有素質越來越低落的疑慮,在PTT的討論版上,有人丟出了
說法。他說,他有位39歲便當上國立大學教授的老師,這位老師再念碩士階段
,每天都在實驗室念到三、四點,經常都是睡實驗室的。而反觀現在的大學生
,有多少大學生是這樣的。
於是便產生了下列文章.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正文開始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想了很久,最後還是考慮回這篇文章。您所說的「個人因素」,我絕對贊同
有這樣的因素。只是我個人認為,個人的因素雖有,但是不能純以個人因素而言
,除去個人的因素,其實這個社會的風氣影響可能遠大於我們所想像的。
1.如果把你說的教授,丟來七、八年級這個時代生活,家中小康也沒什麼意外的
話,你認為他他還是這樣的機率有多大?
2.也許我們都只看到結果,和直接影響到結果的過程,但是卻都沒看到間接影響
的東西,像是學習路途的老師、像是一本書的出現等等的...
3.雖然很多都是人的因素(我前面也說過了,我不否認自己的因素佔很大部分)
,但是..別忘了,人可是由社會建構起來的。
如果社會的制度、社會的風氣沒有改變,所繼續建構的人起來也還會是那樣的。
(個人覺得雖然台灣的社會已經漸漸改變了,但是還不夠)
如果這個社會還是以「分數」為標準,以「未來能賺多少錢」為標準去評斷一個
人,去教育一個人,然後在以這樣標準下去選出教育我們未來棟梁的「老師」、
去發展我們社會各式各樣的階層,請問這樣的社會建構起來會是怎樣的一個模樣
?
我相信,應該有許多大學生(也許你們不認為他們是大學生),每天只是混日子
過,混到畢業然後出來考個研究所,不然就去工作就好了。說到自己的目標、自
己的興趣,便支支吾吾,沒有幾個人說得出來。
上課的時候,老師也會對我們說,「你們阿,要趁早找到自己的興趣,自己的方
向,這樣以後不管研究或者工作也會比較愉快。」可是他再說這句話的時候,常
常是搞不懂自己興趣在哪的大學生已經進入學校、選了科系了。叫他們找到自己
興趣後轉系?有多少人已經大二大三甚至大四了?他們可以轉,但是他們必須負
擔多少風險,還有社會會支持他們嗎?(家庭、經濟、附近眼光等等..)而且,
學校除了教授知識以外,有多少老師真的會教導學生思考,有多少環境真的可以
引導學生好好思考?
當然,有時候老師這樣說完後,通常還會附加上一句,「不過你們現在大三了,
想也來不及,還是先畢業再說。」
看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,但是有人去思考過這句話後面所隱含的社會意義嗎?先
畢業再說,意即「不畢業就會不被社會所承認」、「不畢業所承擔的風險就會越
大」,請想看看因為這樣的話,被迫念大學、被迫在不明白自己興趣下便胡亂
選一個「看起來有前途」、「看起來接近有興趣」的,然後事後在反悔,在被人
認為不肯認真、只會怨天尤人、只是個喪家之犬亂吠!?
當然也會有人說,都大學生了難道會沒有思考反思的能力嗎?很抱歉,就是會有沒
有的,不管是PTT上所看到的,還是外面我在其他地方看的到,為數不少,這個我們
的教育、社會的制度絕對脫離不了關係。
還有人會說,既然找到自己的興趣了,那就做阿,台灣那麼好生活,反正錢自己負
責,重新再來。能有多少人有這樣的勇氣?能有多少人可以這樣取捨?先有年紀問
題、再來是金錢、然後家裡可能不諒解、接下來男生可能要考慮到兵役、就業的年
紀、工作與學業真的可以用跟性和男人的熱血克服嗎?如果真的可以,卻又沒時間
與女朋友相處然後兩人生變怎辦.....
有太多太多原因,不是只有單單指「你願不願意做」這樣而已。
願不願意、會不會去做,這是個人最後一道決定的關卡,但並不代表全部。
假如這個社會能有更多一點的支持,能有更多一點錯誤的包容,能有更多一點引導
你興趣的發展。那麼我相信,所為在那邊吠的喪家之犬會減少許多,能找到自己興
趣然後發展出不同成就,讓這個社會更多元,然後出來現身說法的人也會更多。
----以下為個人補充看法沒興趣的可以按end了,雖然搞不好一開始就有人按了XD----
註1:
大陸人會這樣努力的讀書,我相信興趣只是佔少部分,更多的是他們環境的影響。
像是風氣、還有由貧想轉到富的那種心情。(苦怕了)
台灣要有這樣的風氣,除非讓台灣在苦一次吧。不過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願意這樣XD
所以台灣現在該發展的是引導(讓每個人做想做的)及思考的發展,帶著興趣和一
些愉悅的心情去努力,得到的會更多,也更容易有創意,會得到些只是苦讀而得不
到的。思考不必多提(雖然可以寫很多),但是這將會是我們和大陸的主要差異之
一。
而且因為興趣的多元,也更容易讓社會有多元化的發展(換句話說,就是不容易模
仿、不容易只是用根性、金錢和努力就可以打敗)。而思考的發展也會讓我們更有
不一樣、更有創意、更深入的東西拿出來與他人競爭。
註2:社會循環模型(實際複雜許多許多)
---
|| <--本體的影響(*1)
選出 影響 | ↓
社會風氣+價值觀 -----> 老師 -----> 同學 ----> 同學的價值觀和行為
| ↑ |
↑ |影響 |影響 |
| | | |
| ↓ | |
| 家長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 |
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↓
也影響社會
*1:本體包括生理、心理,而心理方面的形成包含了家庭、社會、個人等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
轉載請先行詢問是否同意,並著名欲轉至地點